亚玛雷克沙漠在哪里
一、亚玛雷克沙漠在哪里
亚玛雷克沙漠位于阿拉善高原东北部,地势东高西低。东 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10~30公里,面积5600平方公里,其中流动沙丘约占80%,固定、半固定沙丘占20%。沙丘形态以新月形链状、垄状为主,其次为波状沙地。该地区气候极为干旱,地表水缺乏。年平均气温5℃~7℃,多年平均降水量50~100毫米,年蒸发量2800~3600毫米。年大风日数40~60天。植被以砾质和沙砾质荒漠植被为主,有国家级保护植物绵刺、霸王等珍贵的古老残遗种。
二、沙丘宫在哪里???
在河北省广宗县大平台村南,有一个长一百五十米,宽七十米的沙丘。附近的群众曾经从这里拣过一些古代的陶、铜饰件残片和绳纹砖瓦片。据史书记载,这就是有名的沙丘宫平台遗址。历史上许多著名事件曾发生在这里。 《广宗县志》说:广宗全境地势平衍,土壤概系沙质,到处堆积成丘,故古名沙丘。商代时这里便建有离宫别馆。《史记》载,商纣王在沙丘大兴土木,增建苑台,放置了各种鸟兽,还设酒池肉林,使男女裸体追逐游戏,狂歌滥饮,通宵达旦。其荒淫奢侈程度骇人听闻。 战国时期,沙丘为赵国属地,赵王又在这里设离官。公元前二九八年,雄才大略、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传位于少子赵惠文王,自号为主父。三年后,赵主父离都城邯郸,北游沙丘。他的长子公子章与惠文王争夺王位,兴兵作乱,兵败,逃到赵主父所住的沙丘宫。惠文王派公子成和李兑率兵包围沙丘宫,杀死公子章。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了中国。为了“示强威,服海内”,他多次出巡全国。公元前二一零年,他第五次出巡,在平原津(今山东省平原县南)患病。七月丙寅,行至沙丘,在沙丘宫的平台病死。当时,他的小儿子胡亥和丞相李斯、宦官赵高随从。他们秘不发丧,诈称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并指责秦始皇的长子公子扶苏不能辟地立功,令他自杀。当时天气炎热,秦始皇的尸体很快发臭。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就用车装了很多鲍鱼,护送着回到都城咸阳,才正式发丧。胡亥即位,为二世皇帝。 秦汉以来,沙丘宫遗址成为一方名胜。文人骚客,来此访古探幽,留下不少诗文。有的感叹“武灵遗恨满沙丘,赵氏英名从此休”;有的伤情“鱼分龙臭曾兹台,野寺清钟入夜哀”。清朝康熙年间广宗县吴存礼的一首七律《沙丘宫怀古》,堪为其中代表。诗云: “闲来凭吊数春秋,阅尽沧桑土一杯。 本籍兵争百战得,却同瓦解片时休。 祖龙霸业车申恨,主父雄心宫里愁。 唯有朦胧沙上月,至今犹自照荒邱!”
三、同样在新疆,为什么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流动沙漠,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固定沙漠?
在干旱、极端干旱的荒漠中,由于降水少,仅有很少植物生长。这里的沙漠,如我国的西部沙漠,其中的沙丘总是裸露在大气之下。在风的吹刮下,沙丘随着砂粒的搬运和沉积,发生变形和移动。这种地表裸露的沙丘叫流动沙丘。很自然的,流动沙漠就是由流动沙丘组成的沙漠。
在半干旱荒漠地区,由于有一定的降水维持部分植物,主要是草本的生长,所以沙丘表面常有草被生长覆盖,有时还有灌木和乔木生长,能保护沙丘免遭风蚀,因而沙丘的形态和位置是不动的,所以称作固定沙丘。但由于沙丘松软,沙丘表面草被脆弱,在大风天气,植物固定的薄弱部位,会首先被风吹蚀成风蚀坑,吹蚀出的砂粒堆集覆盖到周围地表,形成固定沙丘有明沙活动的情况。这种既固定又有流沙分布的沙丘叫半固定沙丘。主要由固定、半固定沙丘组成的沙漠叫固定沙漠。纯粹的固定沙漠是极少见的。
四、谁知道‘阿拉善高原’在中国哪个省份?
中国内蒙古高原的组成部分。位于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西部。西起马鬃山,东达贺兰山、狼山,南起北山(包括合黎山、龙首山),北止国境线 。海拔1000~1500米 ,少数山地超过2000米 。地势微向北倾,地面起伏小。为荒漠草原,流沙、戈壁广泛分布。高原东部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等 。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二者以雅布赖山相隔。上述沙漠均以流动沙丘为主。沙丘间洼地散布许多盐湖,如吉兰泰盐池,出产“吉盐” ,粒大、杂质少、味美。高原中部的额济纳盆地,有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注入,水草丰美,为良好的牧场。西部马鬃山一带气候干旱,地面遍布岩屑 。
五、中国最大的沙漠在哪?
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维吾尔语意为“进去 出不来的地方”,当地人通常称它为“死亡之 海”。位于南新疆塔里木盆地,整个沙漠东 西长约1 000余千米,南北宽约400多千米, 总面积337 600平方千米,是中国境内最大 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同时还是世界 最大的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平均年 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高达2 500—3 400毫米。这里, 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于平原以上300米。狂 风能将沙墙吹起,高度可达其3倍。沙漠里 沙丘绵延,受风的影响,沙丘时常移动。沙漠 里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系异常发达,超过地 上部分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 的水分;那里的动物有夏眠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