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班孩子的区域规则
如何培养小班孩子的区域规则
一、培养幼儿的区域意识是引导幼儿自主游戏的第一步。
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游戏的时候,大多关注的是游戏的内容,而很少会引导幼儿去认识并记住区域的名称。小班幼儿尚未建立区域活动的意识,常常不知道自己是在哪个区里玩、不懂从一而终在一个区域里完成活动而是到处乱窜。所谓“知其然,才知其所以然”,因此,要培养幼儿的区域意识第一步是让幼儿知道自己的班级有哪些区域,每个区域可以玩什么,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喜欢的区域玩,才能建立“材料对应区域归位”的意识,从而避免盲目参与、材料管理混乱的局面。
二、建立适宜的区域常规是幼儿顺利活动的前提。
活动区活动是以个性化学习为前提,幼儿自主活动的过程,而教师要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以间接指导为主,把握好时机与分寸,尽量避免直接的指导干预。区域的空间是相对独立的,活动的人数、内容的玩法和材料的使用有一定的要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区域常规,但建立区域活动的常规却是教师的重要指导内容,如果没有一些规则的约束,就会放任幼儿,易养成—些不好的习惯,特别是小班幼儿,已有初步的规则意识、注意力时间逐渐增长、有交往愿望、会简单整理玩具,这些年龄特点决定小班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成为可能,但这个时期幼儿的自制力还不强,规则意识不稳定、缺乏任务意识、目标意识,那么如何有效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呢?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区域常规的建立首先要制定出区角规则,其次再落实到幼儿的遵守。区域规则又不是单纯从区域角度设定,它是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的约束和规范要求,既是适用于幼儿又需要他们遵守,因此还要从幼儿角度考虑,才易于幼儿理解和遵守。
1.新设一个区域的同时与幼儿一起制定规则。当我们新设一个区域,教师把幼儿第一次参与的情况录下来,然后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回放幼儿在没有规则的情况下的区域活动,通过交流讲解,让幼儿明白活动中哪里不好?为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在和幼儿交流得出每一条结论的同时,教师就用幼儿容易理解且又看得懂的符号画出来,逐步形成规则条约。如:画眼睛——表示看,嘴巴上画×——表示安静,画上小猫再加上一只小手——表示轻轻拿、轻轻放等等,人数的规定可以用贴纸小人表示,另外对物品的收拾,我们采用在橱柜内贴上物品的照片,使幼儿能够找到对应位置放好。这样一则条约就会在幼儿参与、理解的基础上制定出来。
2.对新设区域不能认为制定了规则就万事大吉了,还必须把规则落实到幼儿的行动中,因此,教师要在至少一个星期以上的时间内,都要蹲点新区域,观察幼儿遵守区域规则的活动情况,了解幼儿对材料的取放、使用、行为等方面能不能完成提出要求,在评价环节及时进行讲评和调整,通过每次游戏的不断强化,使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有序,形成了良好游戏行为和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常规。
3. 耐心说教,形成规则意识。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在游戏过程中,随时对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加以强化,对表现突出的孩子给予奖励“老师抱抱”,对有进步的幼儿及时口头表扬等等,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规则意识。教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握两点:第一,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第二,讲时要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地累积,结合严格的要求,让幼儿做到持之以恒。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幼儿基本上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物品用后会放归原处,养成了自主自律的能力,保证了活动区的正常秩序。
适合中大班幼儿玩的亲子游戏有哪些]?
1、游戏名称:海底探宝 目的:复习学过的字,培养幼儿的识字兴趣 准备:字卡、椅子、小奖品 玩法:教师先将字卡四散摆放在室内。幼儿站在小椅子上,集体念儿歌:我是小小潜水员,练跳水,真勇敢;不怕风浪大,不怕海水寒;跳进大海里,来把珍珠捡。然后,幼儿跳下来,捡起珍珠(字卡),大声念出珍珠宝宝的名字。如念对。 得一小奖品。 注意事项:游戏要分组进行,每组幼儿不超过8人。 游戏规则:必须念完儿歌,才能往下跳。 亲子游戏 《毛毛虫》(4至6岁) 准备小呼拉圈两个,每个家庭派出一个小孩和两个大人。 三人排成一列纵队,第一个圈套在前面两人身上,第二个圈套在后两人身上,比比哪组跑完规定路线,为了增加难度,可在路线上设置独木桥、山洞等障碍物。 《钓瓶子》(5—6岁) 荆虹 目的:培养幼儿动作的准确性,协调配合能力。 材料:纯净水空瓶、细线、小木棍、“钓鱼杆” 玩法:用系有小木棍的钓鱼杆将瓶子钓起,家长与孩子比赛。 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谁钓的多为胜。 《小鸡出壳》2.5-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