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落莓果位置?
一、原神落莓果位置?
原神手游中,落落莓通常会在野外比较平坦的地形上刷新,玩家找到结红色小果子的小树即可采集获得。
落落莓分布比较密集的区域有望风山地、望风角、星落湖等区域。落落莓是诺艾尔和丽莎的突破必备重要材料,突破等级越高所需的数量越多。
二、原神星落湖怎么出去?
打开原神游戏,来到原神游戏里,打开地图前往星落湖。
来到星落湖后,我们要出去,然后再打开地图,点击这个地方的传送锚点,在点击传送。然后就从星落湖出来了。
原神游戏发生在一个被称作“提瓦特”的幻想世界,在这里,被神选中的人将被授予“神之眼”,导引元素之力。玩家将扮演一位名为“旅行者”的神秘角色,在自由的旅行中邂逅性格各异、能力独特的同伴们,和他们一起击败强敌,找回失散的亲人——同时,逐步发掘“原神”的真相。
三、原神星落湖怎么通关?
方法/步骤 进入原神 来到原神游戏里,我们打开地图前往星落湖 然后来到星落湖后,我们要出去,然后再打开地图
1、进入原神
2、来到原神游戏里,我们打开地图前往星落湖
3、然后来到星落湖后,我们要出去,然后再打开地图,点击这个地方的传送锚点,在点击传送。
4、然后我们就从星落湖出来了
END
四、原神落莓果购买位置?
1、原神中的落落莓是一种角色突破的材料,是蒙德地区的特产,其他地图是没有的。
2、落落莓无法通过购买获得,玩家只有通过野外采集的方式才可以获得落落莓。
3、落落莓刷新位置如下,共有19处。
以上是原神落落莓在哪卖的内容。
五、原神星落湖博士位置?
在游戏《原神》中,利文斯通博士的位置位于达达乌帕谷的丘丘圣山剑冢处,玩家可以和利文斯通博士对话开启世界隐藏任务探索剑冢封印,完成该世界任务可以获得奖励华丽的宝箱。
玩家可在利文斯通博士处获得3个冒险家的经验,与其对话会出现:“你是冒险家吗?”。
六、如何评价《原神》3.3版本新增魔神任务间章《倾落伽蓝》?
谢邀,因为疫情的原因,任务一直都很繁重。放开以后很多同事也是连续中招。不知道幸运还是不幸,作为科室一直没有中招的人,工作量直接翻倍。好在最早感染的一批同事逐渐转阴返岗,难得的有时间回家写点东西了。
不过这个问题也算过了热度了吧。正好,可以不急不慢的,连着稻妻到须弥的魔神任务剧情,一起做一个自说自话的杂谈。
杂谈的主题嘛....就叫:米哈游对佛教文化的化用和扬弃。
为什么谈3.3版本的魔神任务,要扯到稻妻的剧情呢?
其实在2.1版本更新之前,我写了这么一篇回答。
如何评价游戏《原神》「雷电将军」角色 PV——「噩梦」?当时我主张稻妻的魔神任务的灵感和创作思路,很大程度上基于佛教思想中对痛苦和涅槃的理论,以及参考了佛教对日本民族性的影响。
有意思的是,后来我发现,米哈游并不仅仅在稻妻的剧情中化用了佛教思想。这种化用进一步延续到了须弥的剧情。并最终在散兵的魔神任务间章进行了收束和总结。因此,我们可以将3.3的魔神任务间章,视作从稻妻开始的,一系列魔神任务在思想上的总结。并且在3.3版本,米哈游最终对佛教思想做出了属于自己的评判和扬弃。
所以在这个时候,做一个小结,确有必要。
当然,在正文开始之前,各位读者有时间的话,可以通过百度或者维基,了解一下佛教的一些基本思想。
四圣谛_百度百科先套个盾,佛教教义和思想流变很多,也有很多艰深之处。我的解释未必严谨,还请看到的高僧大能担当。
佛教思想的核心是“四圣谛”:即 苦、集、灭、道四谛。佛陀主张:世界是痛苦且无常的,偶尔的欢愉都短暂而无常,只有痛苦是永远存在的。痛苦来自于人的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要脱离痛苦,就要消灭人的欲望。遵从正确的道路和方法,就能够实现消灭欲望的目的,最终获得永恒平静的涅槃。
了解了佛教基本教义之后,我们再回头来看原神2.0-3.3版本之间的剧情。
稻妻的魔神任务:着重描写的是佛教思想中虚无主义的部分。也即人世无常,欲望导致恒久的痛苦,要通过割舍欲望,来实现涅槃永恒。
须弥的魔神任务:着重描写佛教思想中智慧和慈悲的部分。属于四圣谛中道谛的部分。佛教是古代三大宗教中哲学和思辨属性最强的宗教,最初也是作为哲学理念而非宗教诞生的。所以对形而上学的思辨非常重视,要求人通过思考获得智慧,理解世界的真谛,走上涅槃的道路。
3.3版本魔神任务间章:用一个关于轮回、因果、业障和涅槃(伪)的故事,阐述了米哈游(或者米哈游的编剧们)对佛教思想的态度以及自身的主张。
下面,我们按照版本顺序,对这几个部分进行一下回顾。
一、稻妻部分魔神任务:
如果要简单粗暴(群体的价值观念是复杂的,不应该简单的贴标签,此处只是为了方便叙述)的用一个词来概括日本这个国家的民族性应该选择什么?
我会选择“虚无主义”。
当然,会有一大堆文章会告诉你近代日本是如何构建以天皇为核心,神道教为体用的国族意识的。但那是一种上层构建,终归不是从上层到低层,一以贯之存在于所有人的精神底色里面的东西。
巧合的是,2021年《原神》2.x版本上线同时,山田尚子导演的《平家物语》正在播出。而该片非常适合帮助我们理解日本文化中“虚无主义”底蕴。
描写平氏和源氏之间故事的《平家物语》,作为编年体史书形式的故事,如果放在中国,由中国人写就。那么一定会是一个像《春秋》或者《资治通鉴》一样,充满教化意义的书籍。作者肯定会从平氏的经历,去分析平氏如何盛极而衰,去论述满招损谦得益的道理,去讲述为臣者要有忠君,谦逊,不居功自傲,不功高盖主,急流勇退的品格。
而看过原书或者动画的人肯定知道,日本人不会像中国儒家文人这么创作。《平家物语》本身主要表现的是“盛极必衰,世事无常”的虚幻感。其着重描述的是平氏兴盛时的风花雪月和权倾天下,以及没落后的“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恍若隔世的苍茫感。在整个故事中,能够得到善终的角色,往往都是大彻大悟,遁出空门的角色(后白河法皇这个假和尚不算)。
祇园精舍的钟磬,敲出人生无常的响声;娑罗双树的花色,显示盛极必衰的道理。骄奢者不久长,犹似春梦;强梁者必消逝,恰如轻尘。
换句话说,其体现了日本文化的一个显著的底层特色:认为世事无常和无尽的痛苦是世间的常态,人的愿望和努力并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在无常的的现世建设一个理想国是不可能且无意义的(相对于中国的儒家)。唯有死亡才能脱离现世的苦痛和无常,获得平静和恒常(日本的死后世界就被称为常世,与无常世相对。有趣的是渊下宫就是常世大神带来的常世之风吹拂的土地。而渊下宫的美术风格,一以蔽之的话就是“冥界”)。因此日本文化中经常表现为搁置善恶,搁置对错,去欣赏无常的世事本身的悲剧美感,甚至用死亡来完善这种无常之美。
这种想法本身,很大程度上,就是佛教传入日本后,其虚无主义的部分,与日本本土文化融合的产物。
在理解了日本文化中的这种带有佛教影响的“虚无主义”底色之后,则“物哀”、“侘寂”、“幽玄”这些由之衍生出来的次生文化就相对容易理解了。
扯远了,回到《原神》上来。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稻妻的背景故事,“日本味”非常足。
因为米哈游在创作中非常敏锐的把握了日本文化核心中“虚无主义的部分”。也即佛教思想中“世事无常,欲望带来痛苦”的部分。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重新审视稻妻背景故事中的那些角色:
雷电真、屉百合、御舆千代、狐斋宫、惟神晴之介、御舆道启、御舆长正、桂木、丹羽、倾奇者、雾切高岭、浅赖响、百目鬼、阿瑠、卡帕奇丽、东山王、奥罗巴斯.....
这些人都带着或卑微或高洁的愿望活着,都努力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但最终,在命运的嘲弄之下,竟无一人得以善终。徒留命运的轨迹让后人唏嘘。就好像世界和他们开了一个恶劣的玩笑,无关乎善恶,无关乎强弱,无关乎努力与否。最终的结局都是无尽的悲伤与痛苦。
所以雷电影最后得出结论“愿望带来痛苦,割舍愿望才能实现永恒”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合情合理。毕竟释迦摩尼当年参悟出的也是这个结论,也即佛教四圣谛中“苦”、“集”、“灭”三谛。
直指日本文化和佛教中的虚无主义部分这个立意本身非常优秀。但稻妻的魔神任务最终广受诟病我认为原因有二:
1.没有很好的表现雷电影得出结论的过程。稻妻的故事背景藏在世界任务和游戏背景文本中,大部分玩家并不会细致的去探索和阅读。魔神任务又完全没有展现雷电影所经历的虚无、幻灭和充满痛苦的过去。所以使得雷电影的动机和行为像个疯子。
2.雷电影斩断欲望的手段居然是“收缴神之眼”......。我本来以为千手百眼神像有什么特殊功能,比如收集一定数量的神之眼之后就可以发动权能,清除稻妻境内所有人的欲望。结果这神像就真的只是一块石头而已....。
当然,瑕不掩瑜,编剧的立意还是应该表扬的。
最终,不出所料的,稻妻魔神任务的结局否定了影的虚无主义的思想,但仍然留了个尾巴。
因为人的愿望和努力感动了影使之回心转意,但并没有直面并解决愿望(欲望)会导致痛苦,这个佛教思想的根基。
二、须弥部分魔神任务
须弥部分的魔神任务反而没有太多好讨论的,就像前面所说。须弥的魔神任务,体现的是佛教思想中智慧和慈悲的部分。
就像前面所说,最初的佛教和儒家一样,更像一种哲学思想,而非宗教。当然非常强调通过思辨、开悟来获得智慧。理解世界的本质和真谛,进而找到摆脱轮回和痛苦的方法。也即四圣谛中“道”谛的部分。
有趣的是,像唯识、禅宗这些强调思辨的流派,都有很浓郁的破除偶像的理念。比如临济“佛挡杀佛”的典故。所以在佛教的修行中,思辨和参悟,远比念佛和烧香重要。所以才有“顿悟”和“一念成佛”的说法。
题外话,大贤者一众,把偶像看得比智慧重要,想跳过参悟的过程攫取现成的知识,就很南辕北辙(另一方面,散兵神体的名称中的“正机”就有顿悟的意思,“秘密主”称号有智慧的含义)。
而说到慈悲。不难发现,大慈树王本身有非常明显的觉者的形象特征。在故事中也化用了很多觉者身入地狱,不出轮回,以消弭世间苦痛的典故。纳西妲更是人称纳观音,活菩萨。以纳西妲为中心,统合须弥一切智慧的虚空系统,多少借用了如来藏也即阿赖耶识的意向。
让人比较意外的是,纳西妲除了智慧与慈悲一面的特征以外,也展现出了菩萨法相威严、金刚伏虎果决严厉的一面。在面对散兵和博士的关键时刻,不作妇人之仁,该出手时就果断出手。给人物形象添加了更加丰富的弧光。
三.3.3魔神任务间章
就像前面所说,3.3魔神任务的间章,是从稻妻开端,须弥结束,带有浓郁佛教色彩的一系列任务和人物纠葛的收束。那么,米哈游到底在这一章,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教的怎样的见解取向呢?
先看版本名称:六入尽明,诸相皆无。
首先简单解释一下概念,什么叫六入。
任何提倡轮回和业报的宗教或者世界观,都要面临一个核心问题:当我轮回于六道之中,每世轮回都不会继承前世的记忆,甚至都不能保证世世为人。那本质上来说,每一世的我都可以视作全新的我,既不会悔恨于前世的业,也不会悲伤于今世的果。那怎么证明我在轮回而不是只有这一世的全新个体?是什么在保证我生生世世中的延续性和同一性?
佛教的做法,是给轮回打了一个称之为八识的补丁。
其中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这六者对应的就是我们的感官和行为意识,也即经典意义上的经验世界和人的思维。因为六识主要作用为接受外界信息和经验,所以也称为“六入”、“六根”。
第七识末那识不需要掌握,可以不严谨的理解为潜意识或者内化的形而上的自我。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佛教理论中不会消失的不断轮回的灵魂本身。
换句话说,在佛教教义看来,第八识阿赖耶识才是灵魂的本质。每个轮回阿赖耶识来到世间,产生前七识认知世间,体认经验世界,形成外显的个体自我。当个体此世消亡,前七识随之消亡。只将这一世的业记录在阿赖耶识之中,重入轮回。
如前所说,佛教思想有非常明显的“虚无主义”底色,认为一切欲望都会导致痛苦。尘世间只有永恒的痛苦和虚假片刻的欢愉。这种理念贯彻到“八识”理论上,则体现为:主张前六识是虚无的外相,唯有实现六根清静,只保留纯净的阿赖耶识,才能摆脱无尽的业报,跳出轮回,实现涅槃。
换句话说就是:我在物质世界的经历、选择、行为乃至自我,都没有价值,只是让自己痛苦的外相。唯有抛弃这一切,才能实现内心的平静。
现在我们再去看《六入尽明,诸相皆无》这个版本标题,是不是佛教味道一下就浓郁起来了?
然而......
米哈游搞PV欺诈又不是一天两天了,PV里写的东西那是一个都不能信。
其实任务进展到散兵删除自身存在,化身为流浪者这个阶段,整个故事的佛教味道都非常浓郁。
首先,有着有情皆苦,有情皆孽的无常命运的体现:踏鞴砂的故事和散兵的经历,本身就充满了命运的嘲弄,善意不能结出善果,好人无法获得好报。强烈的我执来自于毫无价值的误解,并导致了所有人悲惨的结局。
其次,散兵是从客观意义上实现了六根清静,六入尽明。删除了自己的记忆,删除了自己的意识,乃至将自己存在过的痕迹都消除得一干二净。这已经是从事实上清明外相,只剩阿赖耶识了。
而剧情中登场的流浪者,本身就有很明显的阿赖耶识的象征。
首先外观上,包括帽子、饰物,大量使用了莲花的元素。而莲花在佛教中本身就是觉者、佛陀的象征。佛教经卷和衍生文化中,“一莲托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象征符号。比如说封神演义中哪吒血肉割还父母,以莲花重塑肉身,就是一个明确的断绝尘缘的象征。所以才能在接下来的剧情中追着父亲李靖打,而不受封建人伦的约束。
其次,从精神层面上。阿赖耶识是无想识,特点在于没有欲望,没有目的。所以也称“痴识”。而流浪者登场时,也是处于没有目的,没有喜怒的状态。甚至面对大雨,连躲避的想法都没有。
最后,从形式上看。流浪者是散兵删除记忆,删除自我,删除自身存在信息之后,仍然不能消灭,恒定不灭的自身的根本。这点也符合阿赖耶识不生不灭,为七识根源的恒常性。代表着剥离了散兵的记忆和经历的,六根清净,脱离业障轮回的本质。
所以,直到这里为止,故事的情节都是一个非常非常正统的佛教故事。六尘不染,以阿赖耶识转生的流浪者,就算不到觉者的境界。但离涅槃也只是一纸之隔了吧。
有意思的是,不管是散厨还是散黑,似乎都能没有障碍的接受这个阶段的流浪者。
但是,这显然不是米哈游想要的结果。所以紧接着的剧情,流浪者选择取回了作为散兵的记忆。如果我们从佛教理论的角度去看流浪者的台词,就会发现非常有趣的地方。
米哈游的主张可谓非常的存在主义了。甚至直接通过流浪者的口说出“人是过去经历的总集”。
要说到存在主义,那可以说是和佛教相去最远的哲学理念。换句话说,等于完全否定存在一个处于轮回之中的虚无缥缈的阿赖耶识。而认为体验凡尘俗世,产生繁杂感情,做出各种行为的前六识才是人的本质。
而存在主义最为重要的主张就是:人的本质由自身的选择去定义,但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人有无尽的选择某个行动的自由,但也会因为选择做出某个行动成为如今的自己,并承担行动的责任。没有虚无缥缈的所谓“灵魂”存在,每个人自身的选择和行为,铸就了今日的我。
而存在主义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拥抱“荒谬”。何为荒谬,用科学哲学的说法就是“宇宙没有目的”。用道家的话来说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世事无常,有情皆苦”。先验的道德是不存在的,理想国和应然的世界并不真实。世界就是充满混乱和偶然。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善良的意愿未必就会收获美好的结果。
而拥抱荒谬,就是要人勇敢的去承认这种混乱和偶然。没有善恶报应,没有普世的人人都会遵循的先验的道德标准,没有神和先贤命定的戒律和规范。在明确了这一点的基础上,人要积极地行动起来,做出选择,不断用选择塑造自己的存在,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内化自己的道德,找到自己相信的道路。才能在没有目的的世界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理解了存在主义的主张后,我们就可以透彻的理解,米哈游从稻妻的魔神任务到散兵的魔神任务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了。
作为为了实现永恒(佛教意义上)的造物的人偶,因为太过软弱而被抛弃。
来到踏鞴砂的倾奇者,因为荒谬的命运,或阴差阳错。或因偶然的恶意,产生了扭曲的执念,做出了鲁莽的选择,走上了错误的道路,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当真相水落石出之后,散兵想要扭转历史,抹杀自身,来纠正自己过去的选择。然而时间不能倒流,做出的选择也是覆水难收。即便失去了记忆,化身为流浪者的无垢的自己,仍然坚定地选择了继承散兵的记忆,继承曾经那些或痛苦、或荒谬、或愚昧、或愤怒、或无情的选择。最终,人偶、倾奇者、散兵、流浪者,他们的选择汇聚到一起,定义了如今的流浪者(当然也可以填入你自己取的名字),而他,也将承担起自身过往所有选择的后果和责任(即使谁也不记得),选择作为纳西妲和旅行者对抗博士的助力,而继续存在下去。
到这里,米哈游延续两个版本的答卷至此完成:世事或许真的无常,愿望可能也只会带来痛苦。虚无和荒谬可能真的是宇宙的真实属性。也许放弃挣扎,割舍欲望真的是在混沌中获得平静的最快途径。
但人仍然可以鼓起勇气,直面世事的无常,命运的不公。积极地行动,自由的做出选择,坦然的承担责任。找到在荒诞的世界中生命存在的意义。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七、原神琴摔落伤害怎么计算?
原神琴摔落伤害次额:原神琴摔落的总次量=原神琴摔落伤害的百分率。
八、原神碧落之珑给谁用?
原神碧落之珑适合角色阿贝多使用。因为阿贝多是一个掌控岩元素的角色,而碧落之珑的主属性为岩元素加成,可以增强阿贝多的输出能力。此外,碧落之珑的副属性还包括元素充能效率和生命值,也非常适合阿贝多这种需要大量释放岩元素技能和承受大量伤害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碧落之珑的属性比较适合阿贝多,但对于不同的玩家和不同的游戏玩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装备的选择。另外,碧落之珑作为一种五星装备,非常难得,对于普通玩家而言,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装备,不需要过度追求某种装备。
九、原神星落湖怎么上庙?
原神星落湖上庙的方法如下
首先进入原神的游戏主页面,接下来根据地图的指示来到鹰神庙门口并点击进入,
然后打败所有的怪之后来到楼台,然后使用远程射手安柏将天上的气球史莱姆射掉,
然后就会形成一个大的风场,随后双击跳跃按钮让角色起飞,让角色飞到对面的城楼上面去,最后打败所有的怪获取宝藏,即可成功上去鹰神庙。
十、原神叶落风随好用吗?
好用,可以聚怪轻松的就可以解决战斗,虽然还是没温迪好用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