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京剧是国粹?
一、为什么京剧是国粹?
这个问题我在知乎也不知道写过多少次了。
首先吧,国粹这个概念,要大体弄清楚。
先看什么是国粹,再看京剧为什么是国粹。
国粹,字面理解,国是国家,粹是精华。
国家精华,这四个字还不太好理解,继续扩充,就是国家文化的精华。
国家文化这么多,从古至今,各个方面,而国粹更倾向于固有文化,或者说传统文化里的精华。
这样,什么是国粹的问题,大体就解释了。
————————————————————————
接下来,就看京剧为什么是国粹了。
所谓文化,说法很多种,我常用的是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下的定义。
然而,这种概念是不适合放在这里讨论的,那会显得复杂而不够生动。
于此,我更倾向于周有光先生的观点,具体的原话我现在找不到,大体是说文化即历史,艺术,教育,宗教等的集合。
在这里我们就可以对号入座,京剧显然是属于艺术这一类的。
京剧又显然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它是不是精华的问题。
其实到这步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是不是精华,总有很多人把他当成一个主管问题,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而实际上,他是客观的。
————————————————————————
京剧不是一种单一的,刻板的,简单的艺术形式,他是十分多远,十分复杂的。
我简单提几个方面,即文、音、舞、表。
先说这个文,文字之文,文章之文。
我们上中学都学过,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这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代表,但是我们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个明清小说和前面的几样不太搭。
之前各种总体属于诗歌,而小说显然不是。
更适合在这个位置的其实就是明清的戏曲。
尤以昆曲和京剧为代表。
昆曲的文字之优美深邃,看了的都懂。
可是这个京剧,远不似昆曲那样阳春白雪,处处用典,句句玄机,问什么京剧的文字能值得一提呢?
这就是发展的产物。
文化事业是要为人民服务的,哪怕是昆曲里比较通俗的唱段,放在今天也不是每个高中生都能读懂,我举个例子。
昆曲十八相送里边,有一段朝天子,词是这样的:
何伤
莫慌
酬他故里椿萱望
团圆骨肉庆高堂
乐在其中享
你学比公羊
才过子长
谋略似张良
自强
必昌
贤弟
你功名归掌上
一生爵禄皆无量
这玩意儿,在封建的旧中国,注定不是谁都听得懂的,即使他已经大量的使用明清白话了,大量。
而京剧,在深入群众这方面,则下了大功夫。
举个例子,大家耳熟能详女起解:
苏三离了洪洞县
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我心好惨
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转
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就说苏三把命断
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这玩意儿在大体照顾了上下句平仄格律韵脚的同时,做到了文字上的极大的通俗化,基本就是明清时期老百姓正常说话的用语。
京剧在文字方面,不断的革新改革,最后真正的做到了属于光大劳动人民的文化。
故而,文,是精华。
至于京剧具体的文学价值,这个问题太深太广,我就随便举个例子,管中窥豹一下下。
————————————————————————
再说说这个音,声音之音。
京剧的声音可以分为人的声音以及乐器的伴奏。
这里简单说说人的声音。
很多人一提到京剧,想到的首先就是唱,唱戏唱戏,顾名思义。
但是,仔细去研究,在唱之前,这个音就要好好的琢磨了。
首先就是吐字发音,湖光音中州韵,平舌翘舌,前后鼻音,尖团上口。
京剧讲究一个因字行腔。
吐字问题解决了,就能唱了?
不能,还得念。
京剧念白主要有韵白,京白,这里不做赘述,似念似唱,每一句话说出来,首先追求的是一个音韵上的美感。
吐字发音的美感,这是中国话的精华。
接下来,可以唱了。
京剧早年又叫皮黄,主要是西皮二黄两种唱腔,又有各种板式,故称其板腔体,而前面说的昆曲就不是了,昆曲是曲牌体。
皮黄二种声腔,前可追溯至宋元,经年累月,一直发展到清朝,成为了一种在大江南北都普遍得到欢迎的音乐形式,而其集大成者,就是京剧。
京剧的声腔艺术,至于中国传统音乐,是精华。
还有京剧的伴奏没有说,可以自行领会,也是精华。
————————————————————————
接下来是舞,京剧舞台上,可以说是无声不歌,无动不舞。
无声不歌前面已经做了解释,无动不舞是什么?
京剧舞台生的每一个动作,都在追求形体的表现,从而塑造独具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美的概念,梅兰芳大师就是此中翘楚。
一个合格的京剧演员,不一定是一个合格的歌者,因为这要受到声带条件的限制,但是其必然是一个合格的舞者。
京剧于舞台的形体表现,于我国古代传统的舞台艺术来说,是精华,甚至是顶峰。
————————————————————————
最后这个表,表演,一个很宏大的概念,上面说的歌唱也好,舞蹈也罢,都是表演的一部分。
但是除了这些意外,京剧说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这都是为了更好的塑造人物,更好的进行舞台表现。
其中处处精妙,以我个人实在难以意义叙述。
建议自学。
————————————————————————
大体上就说这么多,随手写的,也没翻什么资料,但是大体意思应当是表达到了。
最后说一点,京剧这玩意儿为什么是国粹,在我这里其实是找不到真正答案的,在知乎都找不到,因为单纯的语言,在手机屏幕上以一种二次元的表达,实在是太过单薄了。
京剧,要去听,去看,去现场,去学习,去感受。
越是如此,越能明白他为什么是国粹,为什么能叫粹。
书法,国画也都是一样的道理。
我就是在这里说一万句清明上河图牛逼,这种体验也远不如咱们去学两年国画来的实在,来的深刻。
————————————————————————
二、京剧国粹有哪些?
京剧国粹有唱腔,念,作,打。脸谱,服装,京胡。
三、弘扬国粹京剧标语?
京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让我们一起弘扬国粹,传承中华文化!
京剧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精神,让我们一起把它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它!
京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它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京剧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但它的内涵和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让我们一起把它传承下去!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一起为它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国粹京剧的由来?
京剧的前身是徽班。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大量吸收当时在北京流行的昆曲、京腔、秦腔等各种戏曲艺术的成就,同时又受到北京的语言、风俗等地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
古徽州的戏曲活动比较早,明代中期已呈势头。歙人,嘉靖年间官至兵部侍郎的汪道昆,就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他虽身任武职,也作文,也写诗,尤擅长杂剧,著有《高唐梦》、《五湖游》、《洛水悲》等历史剧,在徽州一带上演盛行。进入清代,徽州的戏曲活动更是方兴未艾,其主要是与徽州的“处者以学,行者以商”,“商而兼出”,合商业资本和豪绅巨族于一身的思想有关,在发展徽商经济的同时,促进了戏曲文化的大发展,寓教于乐之中。
徽剧的形成,是在徽腔与青阳腔结合的基础上,同乱弹、吹腔交流融合,并受昆腔的一定影响,才有了徽班与徽帮。当时著名的有庆升、彩庆、同庆、阳春等四个班社。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四大徽班相继进京演出,轰动京师。后又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演变为京剧。
五、国粹京剧美术教学反思
国粹京剧美术教学反思
近年来,国粹京剧在中国的美术教学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京剧在传承和发展中面临着多种挑战,尤其是在美术教学方面,如何保持其传统艺术特色,又能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京剧的美术教学一直是国内艺术教育的重点领域之一,但目前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传统的美术教学注重的是技巧的传授,而缺乏对于艺术精神和审美意识的培养。其次,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的环节和个体创造的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对国粹京剧美术教学进行反思,以期能够找到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
注重培养艺术精神
传统的京剧美术教学过于注重技巧的传授,使得学生更多地成为了技术的操控者,而缺乏对于艺术精神的理解与追求。
艺术精神是任何一门艺术形式所具备的核心要素。在京剧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通过学习和欣赏优秀的京剧作品,引导学生对于艺术形式、表现手法以及情感体验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表现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京剧美术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技巧的传授上,更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作空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传统的艺术形式中展现出个人的风采和独特的艺术观点。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传统的京剧美术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和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
在京剧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舞台设计、服装制作等,让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创作中。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京剧美术教学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互动展览等,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通过使用这些新技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京剧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京剧作为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京剧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减弱,这给京剧美术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在京剧美术教学中,我们需要找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路径。一方面,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传统的美术表现方式和技巧。另一方面,要借鉴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理念,使得京剧美术更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性。
京剧美术教学需要与时俱进,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趋势。通过引入多样化的艺术元素和形式,使得京剧美术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京剧美术的兴趣和参与度。
总结
国粹京剧美术教学的反思是当前中国美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通过注重培养艺术精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我们可以打造出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
京剧美术教学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和创新,才能使得京剧美术教学更加富有活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让京剧这一国粹艺术在未来得以延续。
六、美术 国粹京剧教学反思
美术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而京剧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然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围绕国粹京剧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探讨如何将美术与京剧教学相结合,推动传统艺术的创新与传承。
1. 京剧教学的现状
京剧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直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人们的注意。然而,在当代社会,由于年轻一代对于传统艺术的兴趣逐渐减弱,京剧的传承和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京剧的学习曲线陡峭,需要学生对于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有较高的综合素养。而现实情况是,学生们的学习时间有限,很难投入大量时间来学习京剧。
其次,京剧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相对传统,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年轻学生更加喜欢现代化的表现形式,对于传统的舞台语言和表演形式往往感到陌生和无趣。
因此,京剧教学需要进行反思和改革,以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和审美趋向。
2. 将美术与京剧教学相结合
美术作为一门创造性的艺术,与京剧有许多共通之处。通过将美术与京剧教学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和有趣的学习体验,同时也有助于传统艺术的创新与传承。
首先,美术可以为京剧教学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表现。通过绘画和设计,可以创造出更加精美和生动的舞台效果,提升京剧表演的观赏性和吸引力。例如,在舞台设计上运用立体投影技术,可以打破传统的平面舞台,创造出更加真实和立体的舞台效果。
其次,美术还可以为京剧教学注入创新的元素。现代年轻人更加喜欢新颖和有创意的艺术形式,对于传统的表演形式常常感到乏味。通过将美术与京剧相融合,可以引入现代艺术的元素,创造出独特而具有时代感的作品,吸引年轻观众的注意。
最重要的是,美术与京剧的结合可以提高京剧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性。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舞台设计、服装设计、妆面设计等方面的创作中,可以增强学生对于京剧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对于传统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艺术素养。
3. 推动传统艺术的创新与传承
美术与京剧教学的结合不仅可以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也为传统艺术的创新和传承提供了新的路径。
首先,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学生参与到京剧的学习中。现代年轻人对于新奇和创意的艺术形式更感兴趣,通过将美术与京剧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加有趣和具有时代感的作品,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其次,美术与京剧的结合也可以为传统艺术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传统艺术需要与时俱进,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应该融入现代元素,使得观众可以在欣赏传统艺术的同时感受到时代的活力。通过创造性的舞台设计、服装设计等,可以让观众在欣赏京剧的同时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和现代艺术的风采。
总之,美术与京剧教学的相结合为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学生参与到传统艺术的学习和创作中。同时,美术与京剧的结合也可以为传统艺术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使得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
七、京剧国粹的近义词?
京剧国粹的近义词是国学。国粹和国学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之意。
八、京剧国粹是什么?
京剧国粹是完全发源于中国,是中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已有200年历史。
它的表演艺术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它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之一。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扩展资料
中国的国粹有很多,其中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武术、中国书法、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四大国粹”。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又称汉医、汉方,日本人称之为“汉方医学”。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慢慢开始被大多数当代中国人民所接受,同时在国际上也有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渐渐开始深受世界人民的热爱和欢迎。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书法为中国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武术还有其他名称:功夫,武功和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
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武术划分为散打和套路,散打又叫散手,是武术的擂台形势式,套路则为武术的表演形式。
九、京剧国粹-中国的戏曲“国粹”是京剧,被誉为什么?
中国的戏剧种类中被称为国粹的是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十、京剧国粹繁体字?
京剧国粹-繁体
京劇國粹
拼音jingjuguocui
基本解释
分词解释
*京剧[ jīng jù ]
(名)我国戏曲的主要剧种之一。清代中叶从1790年起演唱徽调的戏班子进入北京演出,跟湖北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演唱方法,逐渐融合、演变而成。
详细释义
京剧 [jīng jù]
1.谓繁重的事务。京,大;剧,繁多。
唐 李颀 《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诗:“故人吏京剧,每事多閒放。” 唐 刘长卿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诗:“一从理京剧,万事皆容易。”
2.亦称“京戏 ”。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
清 乾隆 末期四大徽班进 北京 后,于 嘉庆 、 道光 年间同来自 湖北 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发展而成。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
*国粹[ guó cuì ]
(名)指我国文化中的精华。
详细释义
国粹 [guó cuì]
1.旧时指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精华。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守闕抱残非好事,神州国粹太飘零。”
2.泛指一国特有的事物。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五》:“从 清 朝末年,直到现在,常常听人说‘保存国粹’这一句话。”